数字化生产是一种商业模型:以数据为处理对象,以ICT平台为生产工具,以软件为载体,以服务为目的。
插图

华为数据之道
《华为数据之道》
华为官方首次对外系统披露其数据治理与数字化转型方法论,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标杆。本书由华为董事、质量与流程IT总裁、CIO陶景文等华为高管写序推荐。华为公司数据管理部撰写,华为质量与流程IT、华为云和华为大学联合出品。
华为的数据底座已经能支撑华为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地区开展多业态、差异化的数字化运营。本书公开出版前,在华为内部共发行14000余册,获得了良好的反馈和口碑。
这是一部从技术、流程、管理等多个维度系统讲解华为数据治理和数字化转型的著作。华为是一家超大型企业,华为的数据底座和数据治理方法支撑着华为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地区开展多业态、差异化的运营。书中凝聚了大量数据治理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有价值的经验、方法论、规范、模型、解决方案和案例,不仅能让读者即学即用,还能让读者了解华为数字化建设的历程。
全书共10章,内容从逻辑上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章)
第1章以非数字原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面临的挑战开篇,介绍了华为在数据治理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目标、愿景、蓝图和框架;第2章从企业政策和架构协同的角度,介绍了企业级的数据综合治理体系,理顺了数据与变革、运营、IT之间的协同关系,明确了数据管理的责任主体在业务;第3章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的数据的管理方式和要点。
第二部分(第4~6章)
详细讲解了数据治理工作中的三项重点任务:信息架构、数据底座、数据服务。第4章介绍了信息架构的四个组件,给出了建设原则和核心要素,并引出了业务对象、过程、规则三项数字化的建设方向;第5章提出了数据底座建设的整体框架,介绍了数据湖和数据主题连接两个层次的建设实践;第6章以自助、高效、复用为数据服务的目的,提出了对数据进行搜索、加工和分析的消费过程管理方案。
第三部分(第7~9章)
系统总结了数据治理的三项关键能力:数据的全量感知、综合质量提升、可控共享。第7章以数字孪生的全量、无接触感知为目标,介绍了数据的硬感知和软感知两类能力;第8章基于PDCA框架,介绍了对企业业务数据异常的全面监控;第9章介绍了如何构建以元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框架,如何建立动静结合的数据保护与授权管理方案。
第四部分(第10章)
基于对“机器认知世界”的理解,我们提出了对数据治理未来的思考,畅想了AI治理、数据主权和数据生态建设。未来已来,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数字化生产是一种商业模型:以数据为处理对象,以ICT平台为生产工具,以软件为载体,以服务为目的。
实践问题是数据孤岛。要一手抓数据入湖与联接,一手抓数据消费。
目标:业务对象、业务过程和业务规则的数字化,实现感知、联接和智能的数据平台。
共识:数字化转型要坚持业务和技术双轮驱动,连接双轮的轴是数据。所以要建立统一、清洁、智能的数据底座,实现数据实时可视、海量业务自动、算法支撑决策。
数据原生企业概念:企业生产资料一开始就以数字世界为中心来构建。反之一开始是围绕的物理世界,天然缺乏以软件和数据平台为核心的数字世界入口。
数据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数据要进入资产负债表,数据也是生产要素。
四个世界:物理世界,人类认知世界,数字世界,机器认知世界。
人类认知世界,认知能力和认知视角是不一样的。数据治理的核心是在企业内部对如何描述业务的数据语言形成统一的认知,这样可以大幅降低企业的数据处理成本,提升沟通效率。
大规模交互的数据是战略资源,数据主权是自然人或公司实体对其数据进行排他性自觉的权利。数据资产的价值由市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