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的智慧》

所有的合作,都是资源的合作,源于资源的互补性。当这种互补性消失或者被替代了之后,合作的基础就不复存在了。

—— 书中摘录

插图

共生的智慧


《宁向东讲公司治理:共生的智慧》

宁向东,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曾任哈佛商学院、伊利诺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宁向东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1988年获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学士学位、1990年获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获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宁向东教授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EMBA、MBA、硕士、博士研究生等讲授公司治理、战略管理、管理经济学等课程。

《宁向东讲公司治理》一书系统讲述了公司治理相关问题,致力于帮助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设计有效的股权结构,搭建一个有助于长期发展的顶层结构。

全书共20讲,前10讲主要讨论有限责任公司的基本治理问题,讲解一些基本的概念,这部分内容主要适用于早期的创业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后10讲主要讨论股份有限公司和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内容偏重大型企业的情况。全书20讲基本涵盖了一家企业规模从小到大在公司治理方面会遇到的主要问题。

好的公司治理,作用只有两个:第一,是让想干事的人能干事,有机会干出一番事业;第二,让不认同和不能干的人,在恰当的时候离开。这本书就是要帮助读者找到这样的利益结构,不管是小公司常常遇到的股权僵局问题,还是大公司常常遇到的治理难题,都可以得到解决问题的参考。

公司治理是一门关于企业中平衡权利、获得共生的学问。学习公司治理,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公司利益的底层架构,帮助我们不入僵局、不立危墙之下。另外,学习公司治理,可以让我们理解公司成长的基本逻辑,保证公司长治久安,追求共赢和共生。

企业管理者的核心任务:破局。

公司治理是一门关于在企业中平衡权利、获得共生的学问。

所有的合作,都是资源的合作,源于资源的互补性。当这种互补性消失或者被替代了之后,合作的基础就不复存在了。

很多企业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就先动手干起来了。可干着干着发现,很多事情和他们预想的不一样。在新的情况下,利益结构 不再合适,这时,就需要当事人坐下来协商。

成功的协商,需要我们前面讲的博弈理性,也需要一点人性中的适可而止。单核心的决定因素,是每个人的利己动机。

威廉姆森的理论,意义就在于它揭示了事物的可能性,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内在逻辑。这就是我们说的在商言商,学术上就叫做机会主义行为。

在利己的人性面前,只要存在专用性投资和套牢资产,就有出现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

当决策的复杂性足够高的时候,我们无法非常清晰的罗列出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无法考虑在出现某一种情形的时候,自己怎样行动才是最优的。

即使最好的人类棋手都无法在行棋的第一步就想出后面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无法根据各自的走法建立完整的决策树。

合同的主要目的是构建一种关系,通过描述关系框架和设定目标来做原则性的约定。

在合同不完全的情况下,所有的权利就可以被分成两种权利:一种是合同权利,这些权利已经被合同条款约定清楚,不会产生异议;另一种权利就是合同里没有列明的,属于合同之外的权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剩余权利”。

当CEO 行为太过分,股东无力改变现状他们就会出售自己持有的股票。出走的股东多了,股价自然就会下降就为新的收购者提供了机会。当有人看到一家公司可以通过改变管理现状而创造价值的时候,这家公司就可能成为收购者的目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