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点:挖掘小数据满足用户需求》

关注大数据时应当注意一些问题:(1)大数据不会激发深刻的见解。(2)大数据时数据,而数据重分析,轻情感。

—— Martin Lindstrom

插图

痛点:挖掘小数据满足用户需求


《痛点:挖掘小数据满足用户需求》

在大数据如此大行其道的当下,小数据貌似显得不是那么重要,然而实际工作上给我的感受,目前大多数企业对于大数据的利用依旧只是相对其计算能力而言的数据规模大,赋能业务使用时,受限于其计算难度,反倒不如小数据+模型的方法来的高效。

本书作者,马丁·林斯特龙,世界首席品牌营销专家。其在《痛点》提出了小数据的概念,并认为大数据与小数据相结合,才能找到最真实的自己。

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大数据成为分析用户需求的一种惯性路径。大数据连接了千百万的数据点,可以准确地产生相互关系。但是,当人类按照自己的习惯行动时,大数据分析通常不会十分准确。所以挖掘用户需求时,在大数据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一个小群体的亲身观察和小数据常识,捕捉到这个社会群体所体现出的文化欲望。满足这些用户需求,击中痛点,则意味着将掌握无限的商机。

书中,马丁所言的小数据,甚至不是直观上的数据,它可以没有数字,没有表格,也没有图表,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没有伪装的,真实的客户信息。这些信息不存在于你发的微博、朋友圈,也不存在于你的支付宝账单,而是在你的冰箱、抽屉或者橱柜上。马丁获取小数据的核心方法是,实地走近用户,可以经过客户允许,到客户家里面,深入观察客户的生活,尤其是卧室和卫生间。这两个场所的布置能够反映客户的真实自我。你刷牙的习惯,墙上的贴画,甚至选择的冰箱贴无不体现出你的习性和你内心的渴望。马丁的分析取得了广泛的成功,他的服务对象遍布全球。

所以,挖掘小数据满足用户需求,类似福尔摩斯的抽丝剥茧,要还原到客户的心理诉求和社会诉求。目前的大数据无法分析到这样的层次。

《痛点:挖掘小数据满足用户需求》图书链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