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谈数字化转型,可以从组织谈,可以从企业文化谈,但是真正最值得落地的是市场战略,是营销。
插图

营销4.0
《营销4.0》
最近由于工作需要,开始了解一些关于产品推广和营销的MarTech(Marketing Technology)技术,便选择了《营销4.0》这本书作为入门读物。(MarTech即营销,概念创始人Scott Brinker,认为MarTech是一种智慧营销概念,将割裂的MarKeting, Techonology, Management联系在一起,创设新术语”MarTech”)
本书作者,菲利普·科特勒,是营销领域的教父级人物,其这本《营销4.0》是其2017年的新作。营销4.0的概念最早是2013年在东京出现,当时菲利普·科特勒受到日本皇室的邀请做关于营销战略的报告,此后,连续三年,每年三天,为日本工商业的企业家和跨国公司的领导者展开关于市场营销战略的讨论。
菲利普·科特勒报告的题目是“营销的进化”,他把市场的演进分为多个阶段,它们是:战后时期(20世纪50~60年代)、高速增长期(20世纪60~70年代)、市场动荡时期(20世纪70~80年代)、市场混沌时代(20世纪80~90年代)、一对一时期(20世纪90年代~21世纪00年代)、价值驱动时代(21世纪00年代~10年代)以及近五年所产生的价值观与大数据时期(21世纪10年代至今),这种分类方式是基于历史。于是他又提出了另一种基于逻辑的进化路径,这就是从营销1.0到营销4.0。

营销发展历程
简单来说,营销1.0就是工业化时代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解决企业如何实现更好地“交易”的问题,功能诉求、差异化卖点成为帮助企业从产品到利润,实现马克思所言“惊险一跃”的核心。营销2.0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不仅仅需要产品有功能差异,更需要企业向消费者诉求情感与形象,因此这个阶段出现了大量以品牌为核心的公司。营销3.0是以价值观驱动的营销,它把消费者从企业“捕捉的猎物”还原成“丰富的人”,是以人为本的营销。营销4.0以大数据、社群、价值观营销为基础,企业将营销的中心转移到如何与消费者积极互动、尊重消费者作为“主体”的价值观,让消费者更多地参与到营销价值的创造中来。在数字化连接的时代,洞察与满足这些连接点所代表的需求,帮助客户实现自我价值,就是营销4.0所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它是以价值观、连接、大数据、社区、新一代分析技术为基础所造就的。
书中在传统的客户触达路径的4A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数字经济时代特征,提出了5A新模型,其认为客户进程应该被重新定义为5A——了解、吸引、问询、行动、拥护,5A反映了客户之间的连通性,最终的目标是使客户从了解产品到拥护产品。

客户触达新路径
作者对5A模型每个阶段中的用户行为特征以及用户可能的触达点作了深入的分析,这些touch points一定程度上已经落到比较可见的点上了,比如价格、购买、品牌回忆等。

客户行为特征及可能存在的触达点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还在于其归纳了各种销售类型的本质,提出了四种现实中会出现的营销产业原型,并提出了领结式的理想型营销模型。对各个产业原型的用户行为和产业特征都给出了详细的描述。

营销产业原型

产业原型特点
事实上,不同的行业属于不同的模式,其客户行为模式和带来的挑战也不尽相同,需要不同的营销实践手段:品牌管理、渠道管理、服务管理、销售管理。
读完这本书,就像产品人总说的,人人都应当具备一些产品能力,我觉得,营销能力亦是如此,在如今的商业社会中,人人都更应当去了解一下营销的技术,尤其是当今的数字化营销时代,随处可见的多媒体大屏,影视广告,甚至这几年突然兴起的直播带货等,其实营销早就真真切切的包围了我们的生活。
《营销4.0》图书链接(提取码: rfw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