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都不可能摆脱时钟的束缚,彼此都已沦为社会这个时钟的齿轮,一旦少了齿轮,时钟就会出乱子。纵然自己渴望率性而为,周遭也不容许,我们虽然得到了安定,但失去自由也是不争的事实。
插图

嫌疑人X的献身
《嫌疑人X的献身》
《嫌疑人X的献身》是东野圭吾长篇推理小说中的巅峰之作,也是“伽利略系列”中的第三部。小说于2005年面市,随后同时获得直木奖和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受到评论界、媒体和广大读者的如潮好评,在各种权威阅读榜单上独占鳌头,掌阅上线以来也一直受到读者的欢迎。
从故事框架的设置来看,《嫌疑人X的献身》并不标新立异,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古典,早在几十年前的横沟正史时代,这一类的桥段便被总结成“事件发生时,读者已经知道了凶手”;至少从杀人方法这个简单粗暴的指标来讲,用杀死另一个人的方式为行凶者开罪,为死者找替身,这种诡计不算鲜见。
但是,东野圭吾依然用“人性”包裹起作品中的细节,让读者在障眼法中如愿陷进圈套。第一遍读完,会被情节和结局震撼,读者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一个闭环,追随作者的逻辑,试图找出其中的漏洞。想到模糊处,便不由自主地重新捧起书本,沿着不甚清晰的那个点,就那么一口气重新看下去。当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逻辑清楚明白地建立,书中人的形象才算真正在读者心里血肉丰满。在此之后,对人性中合理部分的认同,对“非常态”的好奇与质疑,令小说的魅力并不仅仅停留在故事本身。
一般来说,推理小说的结局总有个胜负之分。要么是行凶者被揭穿,侦探赢;要么是行凶者逃脱,侦探输。但是《嫌疑人X的献身》最大的不同在于,整个事件中没有一个胜利者,所有的人无论处于什么样的角色,都是输家——没有一个人完美无缺地得到他/她想要的东西,并且都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女主角花冈靖子在女儿的协助下,杀死了前来纠缠要钱的前夫富坚慎二。住在隔壁的数学天才石神哲哉暗恋靖子已久,主动提出帮助母女俩处理尸体。为了保护母女俩,石神不惜一切代价。为了让计划完美,也为了让自己没有退路,石神做到的不仅仅是毁尸灭迹。在富坚慎二遇害的第二天,他亲手杀掉了一个流浪汉,成功地将自己彻底代入杀人凶手的角色,也让警方误认为流浪汉就是富坚慎二。
但石神的“献身”却换来竹篮打水一场空。靖子最初把他当路人,继而当做工具和救星,再然后将他当做限制束缚。最终她经由他人口中得知真相,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承受这种沉重的爱与恩惠时选择自首,让石神精心营造起来的精神堡垒瞬间崩塌。

嫌疑人X的献身
听起来是伟大的爱情,却是碾压了自己的人性。流浪汉难道就没有活下去的权利?
隐瞒真相何其痛苦,终生抱着自责,片刻不得安宁。靖子起初觉得,忍受这种煎熬,也是对石神的一种赎罪。“自己心中永无放晴之日。心如明镜不带丝毫阴霾的,世上只有石神。”
但靖子为何最终选择了自首?有人说,这和女儿美里割腕自杀有关。靖子无法忍受良心的谴责,更希望以自己赎罪的方式解脱女儿对石神的负罪感。也有人说,靖子的娇媚虽然从来未曾展现给石神,但最终她依然被这种伟大的献身征服;只有和石神一起接受惩罚,她才能确认自己还拥有完整的人格。
东野圭吾并未解释靖子自首的心态,也没有告诉读者,美里割腕之后是否能找回内心的平静。但这个故事在残忍背面又传递出一种温情:每一份默默的守护,即使当事人不抱任何期待,也总会得到回应。
只不过,靖子的回应并不是石神想看到的;毕竟他做了那么多,只希望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过得幸福。
“在那之前,他从未被任何东西的美丽吸引、感动过,也不了解艺术的意义。然而在看到靖子母女的这一瞬间他全都懂了,他发觉这和求解数学的美感在本质上殊途同归。”
“有时候,一个人只要好好活着,就足以拯救某人。”
“这世上没有无用的齿轮,只有齿轮自身能决定自己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