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创新》

关键不是产品,而是如何帮助人们达成欲望。现任者最大的弱点是它最强之处的反面,针对最大弱点的进攻必可使它无法反应。高科技不一定能变成创新经济,而创新经济可以在没有科技的情况下产生。

—— Edison Tse

插图

重新定义创新


《重新定义创新》

对一个企业而言,到底什么是创新,是不是制造新产品便是创新?那些不能使企业得到净效益的企业创新活动都是浪费。只有很少的专利能给公司带来财富,大部分专利都不能为公司产生价值。创新的确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好处,但关键不在于谁是始创者,而在于企业是否有能力应用始创新来创造最大价值。源于生活上的某种欲望,通过新的理念组合现有资源来满足这一欲望,我们称之为“源创新”。

“源创新”在西方学界没有一个适当的翻译,但有比较接近的概念,称为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意思是这类创新会产生新价值并破坏现有市场,但更主要的是指新科技带来的破坏性。

重新出发

创新其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创新,另一类是商业创新。

科学创新是指有关自然规律的新发现,包括新科学理论、新产品及新科技,本书称之为“始创新”。这也是很多西方学者所指的创新,或者中国许多人常提到的“自主创新”。而商业创新是指创造新价值,在本书中我把它分为“流创新”与“源创新”。

我们先来分析“始创新”及如何应用其制造价值。同一始创新(如火药、印刷、施乐个人电脑技术、共产主义),应用在不同的创新活动中可以产生不同的价值,因此始创新本身没有价值,它的价值基于我们如何使用它。对企业而言,创新的确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好处,但关键不在于谁是创始者,而在于企业是否有能力应用始创新来创造最大价值。

我们可以把应用始创新来创造价值的创新活动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商业创新活动是用始创新来改进现有的产品,或者找出互补性产品、降低成本的新生产流程及进行更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我们把这一系列创新活动称为“流创新”,这个“流”字是我们常说的“开源节流”一词中“节流”的延伸,不仅指减少开支或成本,也包括所有能改善现有理念价值的活动。所以“流创新”是指能改善现有价值链的创新活动。

西方学者也有一个类似概念,称为连续性创新(continuous innovation),意思是这类创新会连续性地增加价值。一个产品的价值链是流创新的重点,参与流创新的成员大多是这个价值链中的成员,而且主要的市场是现有市场。无论这个价值链中哪一个环节的成员进行流创新,其增加的总净利润分配仍是下游取得最高、生产环节取得最低。在价值链某一环节的企业可用流创新来维持它的竞争能力,它的净利润也会因创新而增加,但它的竞争对手也会很快跟上并使净利润随之下降。所以不论在哪一环节,流创新所产生的优势都是不能持久的,要维持竞争优势,企业需要频繁地进行流创新。但这不仅会增加创新的成本,而且在同一环节经常进行创新活动会造成收益递减,即由此所获的净利润率逐渐降低。所以在这一价值链中,不论哪一环节的企业,即使经常进行创新活动,也会面临发展停滞和净利润下降。处于生产环节的企业,巨大的竞争压力很可能会导致净利润率下降至接近于零,从而面临很大的危机。

第二类商业创新活动是指通过一种新的理念来推动对人们日常生活或工作有新价值的活动,这种新理念很多时候是被新产品或新科技(始创新)所激发,但也可以是源于生活上的某种欲望,通过新的理念组合现有资源来满足这一欲望,我们称之为“源创新”。这个“源”字是“开源节流”中“开源”一词的延伸,寓意全新的开始,从无至有。

正因如此,源创新活动需要触发、引导其他的经济参与者联合起来,共同提供这种新理念的新价值,同时它也必然会开拓新的市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