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未来》

不是所有人单身都代表是可撩状态,可能有些人只想安安静静的读几年书,然后发财。

——写在前面,致自己

插图

人工智能的未来


《人工智能的未来》

《人工智能的未来》这部半科普、非定论的书中,结合了神经科学的一些进展,给我们展示了另外一种画面。

人工智能的未来

首先,大脑基础物理件是神经元。而每个神经元有最多达千数量级的分枝。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各个分枝相连的地方形成突触。可以相互感应。或者说分枝传感化学脉冲电信号,而突触可以相互抵消、或者加强化学脉冲电信号。

其次,他说人的思维主要部件是大脑皮层、或者说人类智慧的发源地。人的大脑皮层有6层,其他动物的大脑皮层要么是4层、5层。要么达到6层的,它的大脑皮层的面积比人小很多。

上面提到的神经元,可以构成同层连接,也可以跨层连接。这里的每一层,处理的事物由大量、具体,到微量、概括。比如和视觉神经相连的初级层次,有百万级的神经元。每秒更新3、还是6次。每次完全不同。而再上一级,会有一些综合处理,比如区分出直线、斜线等等。而在上一级,会更抽象,比如区分出脸这个概念。再往上,会是一些联合区域,综合视觉部分、和听觉部分等等。

对于人是如何在不同层次里区分出直线、或者脸,作者把它归述为一种恒定表征,或者说就是一组下层神经元的固定反应、而上层有对应的单个神经细胞做固定反应。

再次,必须结合时间因素,一组神经细胞的反应,是一段时间内的反应,而不是某一刻的反应。这构成了自联想模式。

总结来说:1)大脑皮层可以存储模式序列;2)大脑皮层以自联想方式回忆起模式;3)大脑皮层以恒定的形式存储模式;4)大脑皮层按照层级结构储存模式;

所以,如果这本书的论断在总体上是正确的,我个人倾向如此,那么人的思维,或者说智慧的产生,就是一种反应、表决式的,而不是传统的主动选择式的。

这对理解人自己的思维、思想,比如爱、恨、恐惧、偏见等等,甚至理解由人组成的社会形态、社会发展等等,都会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

Ref http://bbs.tianya.cn/post-books-146908-1.s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