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金融》

“投资之道,在心不在术”,金融交易是一场战争,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心魔。

——写在前面,致自己

插图

超越金融


《超越金融:索罗斯的哲学》

这本书是索罗斯在布达佩斯中欧大学的讲座讲稿集结而成的。索罗斯本质上是一位哲学家,他崇尚波普尔哲学。他用自己的哲学思维而非主流的经济学、金融等学科的知识观察分析金融市场,令他在金融业上取得与众不同的成就。他习惯于深入思考,并在他深入研究金融市场的理论前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即便他在20年前就将重心转移到公益和慈善事业上,索罗斯依然能准确地判断金融危机爆发并提出大胆分析。

索罗斯的哲学观点在过去大部分时间里,被认为是一个成功金融家的“自我感觉良好”。然而他对对冲基金、亚洲金融危机、香港港币保卫战,还是最近关于金融危机发展的警告预言一一验证。在《超越金融》中,索罗斯用自己的哲学分析了时下的经济形势,他坚持认为:“复苏的势头可能会停止,甚至随之出现‘再次衰退’,而我不能确定的是这将发生在20xx年还是20xx年。”然而据现在媒体报道说,20xx年全球经济正在缓慢恢复中,并向良好的趋势发展。无疑,索罗斯的观点与大众媒体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而实际上,索罗斯的观点与我们被传授的主流价值观的诸多知识有很多根本性的不同。《超越金融》让我看到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世界。

索罗斯的核心思想包括两点:一是谬误性:在一个参与者具备思维能力的环境下,参与者对世界的认知通常是片面且扭曲的。二是反身性:片面扭曲的认知导致不恰当的行动进而影响其所处的那个环境。

关于谬误性,人类认知世界是片面且扭曲的来源有两个:一是世界的复杂性远超人的认知理解能力,人们为了简化复杂性而诉诸归纳法、二分法、象征手法等做法使得情况进一步复杂化(因为这些简化世界的方法本身就是一种谬误)。二是大脑的结构造成认知扭曲,因为不存在一个与肉体相分离的理智或理性,大脑被千百万个感官冲动裹挟着,而意识只能同时处理其中的少数,因此扭曲在所难免。

关于反身性,它的前提是参与者有思维能力,否则就没有反身性(一个块石头不能对这个世界产生反身性影响,因为它没有认知,且无法参与或操纵世界)。参与者的思维包括两个功能:认知功能——理解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参与或操纵功能——改变境况以使其对我们有利。人们认识世界,并基于此认识(存在谬误性)作出行动,进而影响和改变世界。两种功能不是先后发生,而是同时进行,就造成了互相干预。用书中的数学表述,两个功能都失去了自变量。试想一下,“现在是至暗时刻”这一表述,它是否为真取决于这一表述的影响。换一种表述方式,由于认知的谬误性,认知缺少足够的信息为参与者决策使用,而操纵功能影响着决策者行动的结果,但并不能确定结果会是什么(个人理解,一方面是因为缺乏完备的信息,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无法完全理解世界的真实运行机制——如果有的话,对操纵功能运行的机理缺乏如数学公式般的精确认识)。这就会造成行动的结果可能偏离参与者的意图。因此,我们对现实的理解和事件的发展过程都有了不确定因素。

索罗斯理念架构应用于金融市场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市场价格总是扭曲其背后的基本面;二是市场不只是单纯消极地反映内在现实,也能积极地影响其所应该反映的基本面。

《超越金融》图书链接(提取码:6tcd)

分享到